清代小楷的封神之作,乾隆指定为“官方范本”,启功苦练一辈子,仅得皮毛!
观察现代的专业书家,他们大多排斥清代法帖,究其原因,问题出在“馆阁体”身上,为了加强科考的管控制度,明代朝廷结合欧阳询、赵孟頫、沈度的书法特点,推出规范平整、润丽优美的“台阁体”。
图片
清代继续沿用“台阁体”,并融合“董字”娴静俊逸的风姿,加以改造,字体更加正雅圆融、光洁俊美,笔画力求平直匀称,保证考官能分辨字形,同时将其更名为“馆阁体”。
图片
其实从外形看,“馆阁体”美观规范,笔势直率,符合大众鉴赏水平,易于初学者掌握,康有为曾评价:“其配制均停,调和安协,修短和度,轻重中衡。分行布白,纵横合乎阡陌之径;引笔著墨,浓淡合乎珠玉之彩。”
图片
可是换到专业的技法层面,“馆阁体”势态平整,严守法度规范,笔法变化单一,缺乏创新和个性,损坏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活力,而且“馆阁体”长久制霸书坛,限制清代书法的发展空间。
图片
幸好乾隆年间,有位王爷打破这一局面,他遍临宫内藏帖,深谙古人技法,重点钻研赵孟頫、董其昌的字,掌握灵秀清和之美,和多重笔法变化,并将“馆阁体”与之融合,练就一手遒劲流畅、气韵生动的绝美书法。
图片
这位高手就是成亲王,也是乾隆的第11子,据文献记载“永瑆名重一时,士大夫得片纸只字,重若珍宝”,当时成亲王的字帖风靡天下,顶替“馆阁体”,科考学习争相临摹。
图片
譬如欣赏嘉庆壬申(公元1812年)2月,他写的《伯夷列传》,堪为清代小楷的封神之作,乾隆指定为“官方范本”,《啸亭杂录》记载:“惟以前三指握管,悬腕书之,故王广推其语,作拨灯法”。
图片
成亲王多悬腕运笔,以3指握住笔管,使得笔画婉转流逸,变化更加自然畅达,即便字体端庄稳健,依然呈现起伏波动的势态,极具流行性,消除小楷的枯燥、单调之感,富有典雅俊逸的生动气韵。
图片
启功苦练此作一辈子,仅得皮毛,并称赞其字:“有清书家,有“成刘翁铁”之目。成王爵高,学问又足以济之。可知非率尔操觚者,谓其为爵所掩,亦无不可也。兹故不论。”
如今真迹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,时常临摹,可以强化基本功,锻炼控笔精准度和稳健性,同时兼得灵巧的意态变化,初步了解古法精髓,利于日后学习。
图片
而今,经多方努力我们对成亲王《伯夷列传》,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。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